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 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印度造船业又觉得自己行了:替代中国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昨天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度造船业又觉得自己行了:替代中国
印度科钦造船厂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组装着法国达飞海运的集装箱船,这座曾因航母“维克兰特号”三次下水而闻名的船厂,如今正试图成为印度造船业崛起的象征。

“印度造船业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印度《经济时报》这样描述法国达飞海运集团与印度科钦造船厂签署6艘液化天然气动力集装箱船订单的消息。这份价值约3亿美元的订单被印度业界寄予厚望,许多人相信这将是印度成为中国、韩国等造船大国“替代者”的起点。

今年9月,印度政府批准了一项总额高达78.6亿美元的扶持计划,用于投资造船和海洋基础设施。莫迪总理在“印度海事周”活动上宣称,印度希望在全球层面加强供应链的韧性。

到2047年——印度独立100周年时,莫迪政府希望将其船舶在全球货运量中的份额从1%提高到20%。

01 雄心蓝图:印度造船业的宏图大计
印度正在下一盘海洋战略的大棋。根据《印度海洋产业愿景2030》和《海洋产业阿姆利特·卡尔愿景2047》等战略规划,印度计划到2030年跻身全球十大造船国,到2047年跃升为全球前五造船强国。

这些愿景勾勒出了印度造船业的具体目标:通过投资,到2047年将船舶建造量提升至950万总吨,从而超越日本,跻身全球第三大造船强国。

为实现这一跃升,印度政府近几个月来频频出手。除了78.6亿美元的重大扶持计划外,印度还设立了2500亿卢比的海事发展基金,为行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船舶建造财政援助计划将实施期限延长至2036年3月31日,资金规模高达2473.6亿卢比。

印度的补贴政策相当慷慨:为标准船舶提供20% 的补贴、为专用船提供25% 的补贴,为绿色或技术先进船舶提供30% 的补贴。这些补贴将固定适用至2034年,并有望延续至2047年。

02 现实困境:骨感现实与丰满理想
然而,宏伟目标背后是残酷的现实数据。目前,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大造船强国控制着全球造船市场90%以上的份额,而印度在全球造船市场中的份额不到1%,仅排在第16位。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2024年中国船舶建造量为3900万总吨,韩国2000万总吨,日本900万总吨,而印度仅有4万总吨。

印度造船业面临着多重挑战。科钦造船厂董事长马杜·奈尔坦言:“至少需要15年,甚至更长。一切不会一夜之间发生。”

与全球三大造船国相比,印度造船厂的成本高出25%至30%。基础设施成本高昂、劳动力和零部件缺口大,发动机、推进系统和导航设备等关键部件严重依赖进口。

印度造船业还饱受生产效率低和交付延误的困扰。印度首艘自行建造的航母“维克兰特号”在科钦造船厂经历了长达8年的建造,此后又经历了9年的舾装和海试,以及先后3次下水仪式。

03 优势分析:印度的造船业筹码
尽管挑战重重,印度造船业确实拥有一些潜在优势。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的劳动力平均年龄仅为28岁,而韩国造船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约为44至45岁。

根据《劳氏日报》分析,按完成船体每千克成本计算,中国以约2.5美元的价格最为低廉;获得补贴的印度约为3.5美元,低于越南和菲律宾船厂的约4.5-5美元。

印度在海员规模和拆船领域也具备显著优势。印度拥有全球12%的海员,这个比例还将继续上升。在拆船方面,印度占据了全球市场的3成以上,拥有全球最大的船舶拆解基地。

国际航运巨头的动向也显示出对印度市场的信心。马士基已与科钦造船厂签署协议,在船舶维修、绿色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展合作。

地中海航运正在商谈在印度建立船厂,而达飞海运则已将船只重新注册悬挂印度船旗。

04 替代中国?全球造船格局中的印度定位
中美贸易紧张关系确实为印度造船企业提供了机遇。全球主要船东和造船巨头已开始实施“中国+1”计划,削减中国造船业的份额。

从中国转移出来的订单和产能,印度被视为一个潜在的选择。

但业内人士指出,印度理想的窗口期有限。如果不能在2025-2028年迅速形成可靠的造船实力,下一波造船行情将依然没有印度的份额。

目前,韩国造船业从中国造船企业手里拿走了多个优质订单,而大量订单溢出的情况下,印度造船业虽然技术积累不够、技工能力不行、口碑和信誉也存疑,但可能吸引部分中低端船舶的敏感订单。

然而,与中国竞争绝非易事。劳氏船级社人员指出:“中国造船业如今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已具备掌控支撑全球85%造船产能的生态系统的能力。”

中国造船企业在美国的精准狙击下,依然按自有节奏完成订单并继续升级科技树。

科钦造船厂董事长马杜·奈尔预计,印度造船业要真正崛起至少还需要15年时间。而在孟买的一家航运公司办公室内,进口的发动机、推进系统和导航设备占据了产品成本的重要部分,提醒着人们印度在关键部件上仍严重依赖外部供应。

差距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深植于整个产业链的根基之中。一位印度造船业高管坦言,达飞订单的价值不仅在于需求本身,更在于帮助印度进入全球造船供应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QQ|标签|爬虫xml|爬虫txt|新闻魔笔科技XinWen.MoBi - 海量语音新闻!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1-2 06:14 , Processed in 0.05812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