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元级私募机构增至101家,行业格局生变
国内百亿元级私募阵营持续扩容,行业“头部效应”强化。
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数量已达101家,较9月底的96家新增了5家。
其中,上海新方程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望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旌安私募基金有限公司和上海赫富投资有限公司均为之前就进入过“百亿元阵营”的“熟面孔”,这次是重新回归;深圳市大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则是首次入围。
这一数据也印证了此前市场的观察。截至10月22日,百亿私募数量已达到100家,在一周时间内,这一数字继续增长,显示出头部私募规模扩张的加速度。
01 行业格局
从投资模式来看,量化私募机构目前仍占据主流,共有47家,占比约46.53%。
主观私募机构紧随其后,为44家,占比约43.56%。
混合策略私募机构有8家,另有2家私募机构未披露投资模式。
在10月份新加入“百亿元阵营”的5家机构中,主观策略与量化策略的机构各占2家,混合策略的机构为1家。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时间回溯至9月份以来新晋“百亿元阵营”的10家机构来看,主观策略的机构达到6家,量化策略和混合策略的机构各有2家。
02 主导策略
在核心策略方面,股票策略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数据显示,共有77家百亿元级私募机构以股票策略为核心,占比高达76.24%。
采用多资产策略和债券策略的机构分别有13家和6家,占比依次为12.87%和5.94%。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与组合基金策略的机构数量相对较少。
在10月份新加入“百亿元阵营”的5家机构中,以股票策略为主的机构有3家,剩下2家分别采用多资产策略和组合基金策略。
03 扩容驱动力
排排网集团旗下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0月份以来,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数量持续增加,主要得益于A股市场企稳回升,带动权益类资产收益有所提升,私募产品业绩与规模同步增长。
同时,投资者对头部私募机构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资金进一步向策略成熟、业绩稳健的机构集中。
此外,行业‘头部效应’持续强化,也推动了优质私募机构规模的快速扩张。
在此轮“百亿元阵营”扩容过程中,主观私募机构成为重要力量。
华北地区某大型私募机构工作人员分析称:“这主要由于当前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主观策略具备较高灵活性,能够根据宏观形势与政策变化及时调整仓位和行业配置,更好地适应市场波动。
此外,部分主观私募机构的基金经理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选股能力,在复杂行情中能够挖掘优质标的,实现相对出色的业绩,从而吸引资金持续流入,推动规模稳步增长。
04 亮眼业绩
今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在震荡中上行,呈现出丰富的结构性机会。
在此期间,百亿元级私募机构凭借其专业的投资能力,整体收获了可观的投资回报。
据私募排排网截至9月30日的统计,前三季度,有数据记录的62家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旗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28.80%,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适应力。
其中,上海复胜资产管理合伙企业、宁波灵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上海开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私募机构旗下产品业绩表现居前。
05 行业大背景
私募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呈现出有进有出的良性格局。
据上证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3日,今年以来注销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超1000家。
近期部分私募更是收到监管现场检查通知,排查业内存在的高频违规问题。
与此同时,有上百家私募因违规行为受到监管处分或警示,包括一些头部机构。
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中基协数据显示,9月新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年内新高,百亿级私募数量更是突破100家大关。
在监管引导下,私募业变革的效果逐步显现,专业人士纷纷“奔私”、行业规模止跌回升都是证明。
未来,私募比拼的不再是短期业绩,而是包括合规能力、专业能力、客户陪伴能力等在内的综合实力。
行业格局变迁的背后,是私募行业一场深刻的“供给侧改革”。让不守规矩、毫无底线的‘坏学生’出局,才能让优质私募得以更好发展,让专业化人才持续涌入。
展望未来,随着资本市场生态的不断成熟,百亿级私募阵营有望继续扩大,但合规风控将成为机构生存发展的根本前提。
那些能够不断提升投研实力和机构化水平的头部私募,将有机会向全球领先的资管巨头看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