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在政策持续加码与市场活力不断释放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多地纷纷加码布局海洋经济,推动其驶向高质量发展的“蓝海”。相关情况如下: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强化顶层设计与资本引导,明确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经济,推动海洋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各地布局举措: 上海:发布《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30年基本形成“3+5+X”的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到2035年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球沿海城市前列,全面建成国际领先的现代海洋城市。 浙江:2024年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经济发展厅。2025年深入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计划,力争全省海洋生产总值高于全省GDP增速1个百分点,实现海洋经济领域项目投资2200亿元以上,海洋渔业一产产值突破1000亿元。 广东:召开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培育壮大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大力度打造现代海洋企业矩阵。同时,融合升级海洋服务,聚力发展海洋文旅,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此外,还通过了《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提供法治保障。 山东:积极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提出要统筹陆海区域联动,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持续抓好威海、青岛蓝谷、日照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同时,统筹抓好科技创新,加快建设以崂山实验室为引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发展成效显著: 产业升级加速:各地海洋产业不断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例如广东汕尾市的中广核“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为我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示范;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融合人工智能大模型升级算法与算力,多次刷新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经济贡献增强:海洋经济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5.4%,成为全国首个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的省份;青岛去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513.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9%。
|
|